教育最早见于→《孟子·尽心上》 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 三乐也”
教育最早解释→许慎《说文解字》 。教,上所施,下所效也;育,养子使作善也。
广义教育→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、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、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, 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。
主要包括→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
学校教育→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,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,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。
家庭教育
特点―针对性、感染性、先导性、权威性、 终身性、教育性、个别性
针对性←父母全面了解孩子,知子莫若父
感染性←情感共鸣
先导性←父母是第一任老师
权威性←服从,形象高大
狭义教育→学校教育
教育的三要素→教育者、受教育者、教育影响(媒介、中介、措施)
教育者←教的主体、主导作用、关键作用
受教育者←教的客体、学习的主体
教育影响↔教育内容+教育手段(教什么+怎么教)
最基本的矛盾→受教育者 vs 教育内容(学生学知识)
最基本的要素→教育者、受教育者
教育的四要素→教育者、受教育者、教育内容、教育手段
内涵→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。
有目的→非偶然
培养人→非动物,人教人✔,人教动物✖
社会活动→非本能
地位←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、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。
口诀→永历民生长相接济
永恒性←人在教育在(人类独有、共始终)
历史性←古今不同(强调某一时期,如西汉独尊儒术)
相对独立性——教育有自身的运行规律↑
转化活动(不知➡️知,质的规定性)
历史继承性:古今相同
不平衡性(教育与政治、经济(生产力)的发展不同步,教育可超前、可滞后与政治经济)
长期性―周期长,百年树人
生产性―潜在的投资、促进生产力发展
民族性―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质,中美不同
阶级性―反应一定的阶级要求
按「作用对象」划分→个体发展功能、社会发展功能
个体发展功能―本体、首要功能
个体个性化―差异、独特、创造
个体社会化―思想、行为、职业角色
社会发展功能―派生、衍生功能
变迁功能―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变革
流动功能―社会成员不同岗位
横向:美团小哥➡️饿了么小哥
纵向:员工➡️经理
按「作用方向」划分→正向功能、负向功能
按「呈现形式」划分→显示功能、隐性功能
显性功能←计划之内,如设计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
隐性功能←计划之外,如校风、教师思想(隐性功能可转化为显性功能)
神话起源←教育是神创造的
口诀→神话最古老
人物→宗教、朱熹
生物起源←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
口诀→本能生利息
人物→利托尔诺、沛西能
地位←第一个正式的教育起源学说
心理起源←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“无意识模仿”
口诀→心理仿孟禄
人物→孟禄
vs生物起源,不同点→动物界是否存在教育
vs生物起源,相同点→否认了教育社会性和目的性(都认为教育是本能、无意识的)
劳动起源←教育起源于劳动中社会生产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统一
口诀→米凯爱劳动
人物→米丁斯基、凯洛夫
地位←最科学、金钥匙、马克思、唯一正确
需要起源→杨贤江(贤江多需要)
交往起源→叶澜(叶澜想交往)
特点→无级、劳动、简单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
无级:自发性、广泛性、无等级性(阶级内部)、无阶级性。
劳动: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
简单:教育内容简单,教育方法单一
奴隶社会的教育
夏的教育
教育场所―庠、序、校
最早的学校名称→庠
教育目的―培养能射善战的武士
教育特征←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
教育内容→六艺 (礼、乐、射、御 、书 、数)
商的教育
教育场所→大学、小学、瞽宗、庠、序
教育目的―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
教育特征←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小学
教育内容→六艺 (礼、乐、射、御 、书 、数)
西周的教育
教育场所→国学、乡学(国学在首都,乡学在其他地方)
教育目的―具有贵族政治道德思想和军事技能的未来统治者
教育特征→学在官府、政教合一
学在官府:阶级性,百姓不能接受教育
政教合一:官员当老师,官二代才能接受教育
教育内容→六艺 (礼、乐、射、御 、书 、数)
春秋的教育
教育场所→私学
教育特征→官学衰微、私学兴起
教育内容→六艺 (礼、乐、射、御 、书 、数)
封建社会的教育
战国的教育
教育场所→稷下学宫(官家举办、私家主持)
教育特征―私学兴盛,儒墨显学(百家争鸣)
教育内容→四书五经(梦中大论,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)
两汉的教育
教育场所→太学、鸿都门学
太学:汉武帝
鸿都门学: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
选士制度→察举制、征辟制
察举制——下➡️上,看德行,地方推举到中央
征辟制——上➡️下
教育特征→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(董仲舒提出)
教育内容→四书五经(梦中大论,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)
魏晋南北朝的教育
教育场所―国子学、太学
选士制度→九品中正制(官员9个等级,等级性,看出生+背景)
教育内容→四书五经(梦中大论,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)
隋唐的教育
教育场所→六学二馆(不同官二代上不同学校,等级性)
选士制度→科举制(隋炀帝设进士科,始于隋朝,1905年废除)
教育内容→四书五经(梦中大论,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)
宋元的教育
教育场所→国子学、书院(自由讲学)
选士制度→科举制(隋炀帝设进士科,始于隋朝,1905年废除)
教育内容→四书五经(梦中大论,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)
明清的教育
选士制度→科举制(隋炀帝设进士科,始于隋朝,1905年废除)
教育内容→四书五经(梦中大论,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)
奴隶、封建社会教育汇总
学校:「夏:庠」,「商:小学」,「西周:国学、乡学」,「春秋战国:私学,稷下学宫」,「汉代:太学、鸿都门学」,「宋朝:书院」
教育特征:「学在官府:阶级性」,「六学二馆:等级性」
教育内容:「奴隶社会-六艺」,「封建社会-四书五经」
选士制度:「汉代:察举制、征辟制」,「魏晋南北朝:九品中正制」,「隋唐元明清:科举制」
西方奴隶社会的教育
古埃及的教育
宫廷学校
地位←有史可查世界上最早的学校
教育目的―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
教育特征→以僧为师,以吏为师
僧侣学校
地位←古埃及地位最高的学校
教育目的―科学技术教育
教育内容―天文学、 数学、建筑学、水利学、医学(高水平知识)
教育特征→以僧为师,以吏为师
职官学校
地位←政府设立
教育目的―培养官员
教育内容―普通文化课程、专门职业教育
教育特征→以僧为师,以吏为师
文士学校
地位←私人开设,不限出身,数量最多的学校
教育目的―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
教育内容―书写、计算、有关律令的知识(基本能力)
教育特征→以僧为师,以吏为师
古印度的教育
宗教教育
教育目的―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
教育内容→《吠陀》(宗教教义)
教育特征→种姓制度: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舍、首陀罗(无权接受教育)
古希腊的教育
斯巴达的教育
教育目的→培养军人和武士
教育内容→军事体操(五项竞技:赛跑、 跳跃、角力、投标枪、掷铁饼),道德训练
教育特征→尚武,公立教育,重视女子教育,重男重女
雅典的教育
教育目的→培养政治家和商人
教育内容→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 美育多方面和谐发展
教育特征→崇文,私立教育,轻视女子教育
西方封建社会的教育(中世纪的教育)
教会学校
三种类型―僧侣学校,大教堂,教区学校
教育内容→七艺=三科+四学
口诀→文修正算计阴天
三科→文法、修辞、辩证法。「智者派」
四学→算术、几何、天文、音乐。「柏拉图」
骑士学校
教育目的―培养勇猛豪侠、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
教育内容→骑士七技
口诀―马永贱是猎枪骑士
项目―骑马、游泳、击剑、打猎、投枪、下棋、吟诗
教育特征→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,小官二代到大官家陪读
口诀→劳教脱离阶等级
古代产生学校的条件
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工(人)
经验积累(内容)
重要标志→文字出现
国家的产生
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
开始时间→从奴隶社会开始,从学校产生开始
示例
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
君子忧道不忧贫
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
樊迟问稼
阶级性、等级性
奴隶社会:阶级性。「官二代才能上学」
封建社会:阶级性+等级性。「官二代才能上学,不同官二代上不同学校」
道统性、专制型、刻板性、象征性
近代教育的特征
口诀→公义发誓
内容↓
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,公立教育崛起。
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。
起源→德国(普鲁士)
性质→资本主义
中国→1986实施➡️2006大修订
教育的世俗化(脱离宗教)
教育的法制化(教育法律法规)
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
口诀→全民多现身(不止5个,正向说法即可,如个性化、全球化)
终身化
人物→朗格朗《论终身教育》,「之父」「奠基人」
评价←影响最大、传播最广、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思潮
全民化→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
民主化→所有人都能接受平等、自由的教育。(对特权、等级、专制的否定)
多元化―目标、形式、管理、内容、标准等等
现代化―设备、手段等
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→实现人的现代化
教育现代化的关键→实现教师素质的现代化